首先说说检查到保温棉缺失的一个例子。今年四月验深圳的一个房子。热像扫描初步推断起居室有部分保温缺失,错位,当时因为并没有打开屋面没有最终定论。九月份买家换屋顶,打开屋面证实了确实是保温棉缺失。这个房子后来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。屋主当时叮嘱换屋顶的公司在封板之前将保温棉加进去;可后来问起此事屋顶公司先是支支吾吾,然后又拍胸脯说已经加了。买家不踏实,因为当时已经封起来了,无法证实;所以又联系我帮他看看。到了现场,热像扫描的结果又显示出相同的位置同样大小的问题区域,只不过这次因为室内外温度反转,原来的低温区变成了高温区。换屋顶的几个人当时面面相觑,实在尴尬。在实践中发现,检查保温并不一定需要在酷暑严寒极大的温差下才能进行。上述的两次检查都是在室内外温差并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。即便在室内外温差接近时,也还可以人为创造测试条件。
再来看对漏水的判定。从设备投入上,红外热像仪要比湿度计贵出很多,检查漏水红外热像仪是否有用?验房中湿度计的使用因为是“点测”,需要一个测量点一个测量点去测量,所以在检查中只能做到局部抽样检查,而不能做到整幢房屋地毯式检测(每个房间的墙面地面顶面),传统检查的范围受限制。而红外热像仪能够大范围搜索,做全房屋360度扫描。在检查潮气,漏水时,红外热像仪又要同湿度计结合使用。仅从红外热像扫描的结果本身并不能测量湿度,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漏水;红外热像仪检查出的“可疑”的区域(有可能是湿度以外的因素造成的),还要通过湿度计来测定湿度。在实际检查中,有几次发现漏水的情况是有少量渗漏但还没有到“浸透”墙板,天花板的程度,或者是在房间角落里不容易看出来的地毯上,热像仪“看到”了异常。这些视觉上看起来正常的地方,是无法用湿度计“盲目”检测到的。这几个类似的实例都是在用热像仪发现异常区域后,再用湿度计检测确定了高湿度的存在。至于水/潮气少到什么程度热像仪无从分辨,热像仪的“盲区”有多大,这与机器本身,环境,材料,温度等等都有关系。